那些年感動過我們的人和事:孔繁森,愛別人 愛人民

2014-03-26 17:37:00    作者:鮑青 李夢 逄春階   來源:大眾日報  我要評論

關鍵詞: 孔繁森紀念館 源泉鎮(zhèn) 干部 門診病歷 新聞聯(lián)播
[提要]孔繁森同志與藏族兒童在一起?追鄙枘z像主題是“祖孫情深”,塑造的情景是孔繁森在輔導他收養(yǎng)的兩個藏族孤兒曲印和貢桑做作業(yè)!薄 ∫粋小小的針線包,被置放在孔繁森下鄉(xiāng)調研經常背的小藥箱邊上,黑線緊緊地纏在線棒上。

  1994年本報頭版刊發(fā)孔繁森事跡。

  孔繁森同志與藏族兒童在一起。

  □ 本報記者 鮑青 李夢 逄春階

  聊城孔繁森紀念館館長高杉從年前起一直在忙活,3月22日下午,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陪孔繁森夫人王慶芝從西安剛回來,他們是去看孔繁森硅膠像的小樣。硅膠像塑好后,將安放在孔繁森紀念館。

  孔繁森硅膠像主題是“祖孫情深”,塑造的情景是孔繁森在輔導他收養(yǎng)的兩個藏族孤兒曲印和貢桑做作業(yè)。目前兩個孤兒怎樣了?高杉說:“兩個孩子都很爭氣,曲印現(xiàn)在拉薩電視臺干記者,貢桑南京大學畢業(yè),現(xiàn)在是文化干部!

  孔繁森生活并不寬裕,1993年他悄悄到西藏軍分區(qū)總醫(yī)院血庫,要求獻血,其實他是為了孩子們來賣血,就這樣孔繁森三次以“洛珠”的名義獻血900毫升,記者在紀念館看到了孔繁森化名的采血單。

  “孔繁森殉職時,兜里只有八塊六毛錢,我絕對相信!彼蝸砭衲64歲,是聊城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他是孔繁森第一次援藏的隊友。宋來君在南木林縣,孔繁森在崗巴縣,相隔一條雅魯藏布江,平時難得一見。宋來君記得,兩人進藏僅有兩次相見,一次是孔繁森考察藏區(qū)摔成腦震蕩,血肉模糊躺在醫(yī)院里;一次是兩人相約拉薩機場,結伴回鄉(xiāng)。“那次機場一見,他就跟我借錢買機票。我問‘你的錢又給誰了?’他不好意思地說:‘你還不了解我……’他把手里的錢都接濟困難戶了!

  最了解孔繁森的,是妻子王慶芝:“他很少給家里寄錢,總說錢不夠花。他看不得人家掉淚。人家掉淚,他心就軟了!

  一個小小的針線包,被置放在孔繁森下鄉(xiāng)調研經常背的小藥箱邊上,黑線緊緊地纏在線棒上。這是新“發(fā)現(xiàn)”的遺物。高杉說:“在布展時,我們整理孔繁森的遺物,從他使用過的筆筒里發(fā)現(xiàn)了這個針線包!

  孔繁森到西藏后,為了能夠更多地幫助藏族同胞,生活中更是省吃儉用。幾年來,內衣內褲都是帶補丁的。每當同事取笑他時,他總是風趣地說:“反正穿在里面誰也看不見。憲法也沒規(guī)定市長、書記就不能穿帶補丁的衣服呀!”

  記者看到新征集到的一張孔繁森在上海第一醫(yī)院的門診病歷。1989年11月14日,孔繁森因車禍住進醫(yī)院。因傷勢過重,西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決定讓他速回濟南治療,傷勢稍微好轉,他就到杭州、上?疾祉椖,在考察途中,住進了上海第一人民醫(yī)院。

  擴建的孔繁森紀念館增加了1000多件珍貴的圖片、書籍、視頻等資料。站在這些跟孔繁森的生命有交集的東西面前,記者感慨,增加的豈止是“館藏”,它們承載的是精神。我們理解了孔繁森的話:“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山的高低,不能用尺丈量,需用心觸摸。

  不到西藏,不知孔繁森在藏民心中的地位。東昌府區(qū)區(qū)委書記李小平介紹,去年,聊城一批干部到西藏考察,在車上不經意說起來自孔繁森故鄉(xiāng),滿車人圍上來,爭先恐后詢問孔繁森夫人怎么樣,孩子如何,豎起大拇指夸贊孔繁森的為民情懷,沒有人不會被那場景感動。

  “好人孔繁森”,也是他的故鄉(xiāng)——聊城市東昌府區(qū)堂邑鎮(zhèn)五里墩村所有村民給他的標簽。60歲的村民孔祥久說,孔繁森不像“干部”的地方很多很多!懊看位丶,他都會提前在村口下車,步行進村。沿路不管看到誰,都要三姑二舅地打招呼;他不抽煙,但見抽煙的,就遞上一根;看到腿腳不便的,就送副拐杖!

  五里墩村也有一座“繁森陳列館”。是村民19年前自發(fā)募集1萬多元蓋的。

  3月25日,孔繁森紀念館擴建啟用,聊城市委書記林峰海在啟用儀式上動情地說:“孔繁森是一面鏡子,照明了一個道理:干部若用務實對待群眾,群眾必用真情回報干部,作為孔繁森故鄉(xiāng)的人,有責任有義務有覺悟擦亮這面鏡子!

  雖然孔繁森去世快20年了,但在妻子王慶芝看來,他一天也沒走,一直還在西藏工作著。“過去他都是夜里來電話,詢問老人和孩子們的情況,現(xiàn)在有時夜里電話鈴一響,我就覺得是他打來的。”

點擊瀏覽下一張

  那些年感動過我們的人和事:焦裕祿,他從未離開

  3月18日晚,春雨淅瀝,淄博市博山區(qū)源泉鎮(zhèn)北崮山村?赐曛醒腚娨暸_《新聞聯(lián)播》,焦裕祿的本家、60歲的焦方祥激動地說:“習總書記去看焦裕祿了。”北崮山村,是焦裕祿的故鄉(xiāng),整個村子都在為這個消息激動。

  大眾日報評論:照照先進典型這面鏡子

  先進典型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標桿,是一面高高飄揚的精神旗幟。照鏡子,正衣冠,就要以這些先進典型為鏡,照出問題,照出差距,使自己在思想上有大的提高,作風上有大的改善。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大眾報業(yè)集團大眾日報·大眾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初審編輯:蘇旬
責任編輯:玉青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