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修車人常鳳寧:百米長卷講述三農變遷

2013-10-25 16:22:00    作者:王健   來源:大眾網(wǎng)東營頻道  我要評論

關鍵詞: 常鳳寧 丁莊鎮(zhèn) 畫畫 文化視點 寫生
[提要]在廣饒縣丁莊鎮(zhèn)西南寨村有一位憨厚質樸的農民,農忙時下地干活,農閑時在周邊各村修理自行車,可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那就是用手中的畫筆描繪著自己身邊農民的生活變遷。常鳳寧說:“我以前也畫過山水花鳥,但是覺得都沒有人物畫更能直接地表現(xiàn)出農村的變化。

   圖 常鳳寧在自家院子里展示他的百米長卷。

   百米長卷的一部分。

   常鳳寧卷起自己的畫。

   因為沒有工作室,常鳳寧就在自家客廳里創(chuàng)作。

   工作室一角。

   常鳳寧在門口寫生   

    在廣饒縣丁莊鎮(zhèn)西南寨村有一位憨厚質樸的農民,農忙時下地干活,農閑時在周邊各村修理自行車,可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那就是用手中的畫筆描繪著自己身邊農民的生活變遷。他放下鋤頭,拿起畫筆,通過自己的執(zhí)著和愛好,利用3年的時間創(chuàng)作了一幅100.7米的作品,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著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生活的巨大變化,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農民畫家,舉辦一場他自己的個人農民畫展,他就是常鳳寧。

  再苦再累也不放棄畫畫

  10月22日,記者來到丁莊鎮(zhèn)西南寨村,走到村頭的時候,常鳳寧已經(jīng)騎著一輛電動車出來迎接。在常鳳寧的帶領下,來到他們家門口,門外一棵柿子樹上結滿了金黃的果實,推開一扇簡陋的柵欄門,院里還晾曬著一地的玉米。常鳳寧說,他今天上午正好有時間在家,平時都是很忙,要么下地干活,要么出門修自行車,還經(jīng)常去村頭一個養(yǎng)雞場干活,每三天給人家清理一次雞糞。

  常鳳寧說,今年他兒子在魯迅美院讀大二,每年需要四萬左右的開支。他為了維持家用,拼命地干活,可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畫畫,在修自行車時,只要一停下來他就拿起速寫本開始寫生,晚上拿起畫筆“挑燈夜戰(zhàn)”到凌晨一兩點也是常有的事。“為了掙錢養(yǎng)家,又不想放棄自己的愛好,只好擠時間。”常鳳寧說。

  1969年出生的常鳳寧,小學三年級都沒上完,沒有多少文化程度。19歲他就跟著出海捕撈,賺取生活費用,開船、割草、打撈魚蝦都會干,出海作業(yè)很辛苦,他一干就是11年。30的時候,常鳳寧得了一場大病,不得不離開船員工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修養(yǎng)病情好轉,但是不能在從事海上這種重體力活。他就買了一輛農用三輪車,拉上他的一大堆自行車配件,走村串巷,為周邊很多村的人修理自行車。由于修理自行車的空閑比較多,他就有了很多的寫生時間,隨身帶著寫生用的筆和紙,把身邊的場景全部都畫下來。滿大街跑的雞、鴨、鵝、狗,村民的農忙場景,村里電工爬電線桿的身影都逃不過他的畫筆。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非常廣泛,積累的素材也越來越多,常鳳寧通過不斷地畫畫,越來越熱愛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隨著手法的熟練,作品的不斷成熟,常鳳寧更加享受這片恬淡寧靜的鄉(xiāng)村生活。

  從田間地頭走進央視舞臺

  2012年3月,常鳳寧走進央視綜藝頻道的《文化視點》欄目,現(xiàn)場的專家告訴常鳳寧,說他之所以能從眾人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的作品純樸寧靜地反映著鄉(xiāng)村的變化,都是描繪地他身邊的點點滴滴,通過時代變遷,講述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40來歲的常鳳寧,一臉質樸的莊稼漢形象,一線一點之間畫滿了他的人生夢想。常鳳寧說,他的叔叔是一位河口區(qū)的鄉(xiāng)村教師,從小也喜歡畫畫,畫的花鳥蟲魚栩栩如生,還在市里多次獲過獎。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常鳳寧從小就迷上了畫畫。但是因為家庭貧困的原因,他只好在干完農活時才能有時間畫畫。

  “起初也想過畫油畫,但是油畫顏料太貴了,買不起,之后還是選擇了畫國畫!背xP寧說。

  2009年,常鳳寧想起要創(chuàng)作一幅百米長卷,從農民紡線、推碾、生產隊時集體農耕,到學習毛主席語錄,再到改革開放后,農民生活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通過長輩們的描述和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講述他所經(jīng)歷過的農村巨變。當時,常鳳寧就想,等到兒子上了大學后,就要更努力地掙錢,沒有太多的時間用來畫畫,這件事也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必須早創(chuàng)作出來。

  歷經(jīng)三年創(chuàng)作百米長卷

  多年來的畫畫,常鳳寧總結出了幾條經(jīng)驗,“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要養(yǎng)家糊口,不可能所有的時間都拿來畫畫,只好忙里偷閑,”常鳳寧說,“沒有任何繪畫基礎,只有憑借自己的愛好和感覺,多買大師的作品集學習,多看畫展,多向名家請教,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能。”

  常鳳寧說,創(chuàng)作的題材對他來說很重要,年輕時出海捕撈也是為了賺取生活費用,但他回港后第一件事就是買紙買筆,大海和船員的題材都成了他的寫生對象。但真正靜下心來專心畫畫還是在修自行車開始。沒見過更多的大海大山,只有對身邊的農民生活更加了解,包括小狗、小貓走路的每一個動作都一清二楚。反映農民的點滴生活,是他的強項,經(jīng)過老師的指點,他就下定決心在畫農民這一題材上走下去。

  有一次,他帶上幾幅作品去濟南文化市場讓幾位老師指教,經(jīng)過幾位老師的指點,他受益匪淺,更增添了畫畫的信心,常鳳寧說,三年的堅持沒有白費,在2012年7月,他終于圓滿完成了他的百米長卷。由于查看以及展覽的時候不方便,他就把畫卷分成了5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個圓滿的小結局。站在畫卷前,就像是在看一部連貫的動態(tài)畫面,從手推車到牛拉車,從三輪農用車到大貨車再到小轎車,從農民在地頭收割到廣場跳舞,義診下鄉(xiāng),每一個畫面都在變化,講述著農民身邊的故事。

  夢想舉辦一場個人畫展

  常鳳寧說,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爭取在2014年5月1日辦一場個人的農民畫展!皠(chuàng)作百米長卷的時候,繪畫水平還很一般,現(xiàn)在再看4年前畫的東西,自己有點不滿意,相信如果明年舉辦畫展的話,自己還能畫得更好。”常鳳寧說,“我家里有個親戚開了一家飯店,有40幅左右的作品掛在飯店里了,家里也有不少作品,爭取在明年五一的時候能拿出一百幅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來,讓更多的人能看到我的作品,證明一下樸實的農民也有一個畫畫的夢想。”

  常鳳寧介紹說,這幅百米長卷涉及人物近一千人,時間跨越新中國成立以來至今60余載,記錄著改革開放前后農村生活發(fā)生的重大變化。從改革開放前的牛耕地、驢拉車到如今的機械化生產,農民的服飾、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等在內的多種形式演變過程都在畫中有所體現(xiàn)。通過自己作品的展出,同時也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歷史,珍惜現(xiàn)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常鳳寧說:“我以前也畫過山水花鳥,但是覺得都沒有人物畫更能直接地表現(xiàn)出農村的變化,F(xiàn)在這一步我相信自己走對了!蹦壳埃陌倜组L卷也參加過多次展覽,得到了很多人的一致好評。常鳳寧相信憑著自己40多年的鄉(xiāng)村生活經(jīng)歷和對畫畫的追求熱愛,一定能在這條充滿泥土氣息的繪畫道路上走得更遠。

    文/片 大眾網(wǎng)東營記者 王健

  

初審編輯:蘇旬
責任編輯:玉青

大眾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jīng)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