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爸媽們的煩惱調查:叛逆早戀不愛學習
2014-03-14 08:20:00 作者:李曉琳 來源:黃河口晚刊 我要評論
[提要]家里有個青春期孩子,身為父母,不僅為他們的成長感到喜悅,也開始面臨許多煩惱。有些父母感情冷淡、離異時不能成熟處理,不能開誠布公地向孩子說透,就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封閉心理。
孩子不愛學習、內向、叛逆、早戀、與父母關系疏遠?
家里有個青春期孩子,身為父母,不僅為他們的成長感到喜悅,也開始面臨許多煩惱。
這是孩子一生中成長發(fā)育的第二個高峰期,生理上的變化開始讓他們感到困惑、尷尬,心理上一些青澀、懵懂的情感也在萌芽,此時,孩子們是否愿意對父母訴說,父母又能否科學對待、健康引導?
采訪發(fā)現(xiàn),不少父母認為“青春期教育”是很大的挑戰(zhàn)。本期我們通過孩子父母、“玉琢手拉手”青少年成長平臺志愿者、心理專家提供的真實案例,一起探討這些煩惱的“解決之道”。
“成長的煩惱”(1)
孩子不愛學習,家長感覺焦慮
家長聲音:
我們家孩子從上高中就不再喜歡學習了,每天放學不是打游戲,就是打球,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有一天回家他居然告訴我們:要放棄高考,報考職業(yè)學校。我和他爸爸試圖改變他這種想法,但孩子直接拒絕跟我們交流。
——“玉琢手拉手”家長志愿者張女士,孩子為17歲男孩曉陽
對癥下藥:
家長提出困惑后,“玉琢手拉手”青少年成長平臺創(chuàng)始人胡國強受理了這一問題。3月13日,他來到曉陽家中,此前,曉陽已經對胡國強有基本的了解和信任。
當天下午,曉陽先是把游戲打完,隨后扔掉游戲機坐在沙發(fā)上,不想交流。胡國強通過閑聊、分享自身經歷引起曉陽的談話興趣,很自然地把話題引到了高考上。曉陽表示,自己性格要強,高中后學習跟不上了很受挫,此時父母又總在學習上施加壓力,使他不愿跟父母交流。因為害怕失敗,他才想放棄高考。
交談中,曉陽兩次主動提出與胡國強“握手”,因為覺得在大人中找到了“知音”,表示成了朋友。此時,胡國強開始以自身升學的經歷告訴曉陽,高考錯過會很遺憾,身為男人,只有敢嘗試、遇事不退縮才是好樣的。他還以朋友的成功故事鼓勵曉陽,曉陽聽了很是羨慕,同意參加高考,還約好高考后一起在朋友的店里再見。臨別時,曉陽在父母面前主動擁抱了胡國強。
在黃河口三角洲心理服務中心,有關青春期成長的心理咨詢占到七至八成。而因為孩子學習興趣不大、厭學、不能適應學校環(huán)境而提出請假、休學甚至退學的咨詢案例最多。本報讀者褚女士和常女士的來電咨詢中也都提到了這個問題。
胡國強認為,初三、高一末至高二初是孩子最可能產生厭學的階段,此時,課業(yè)壓力增加,越來越多的知識沒有在現(xiàn)實中轉化成能力,反而變成一種負擔,孩子很容易在學習中受挫。
家長應及時看到孩子的這些“改變”,在他需要幫助時給予鼓勵和交流,切莫采取“粗暴”手段,一味盯著成績,如果感到自己無計可施,可邀請孩子信任的家長或團體提供幫助。
此外,應引導孩子在生活中養(yǎng)成好習慣,好的習慣會轉化成學習能力,如生活中的自律、做事有頭有尾可帶來學習中的嚴謹、上進,一味要求成績可能會適得其反。
“成長的煩惱”(2)
孩子性格“內向”,不敢與人交流
家長聲音:
孩子在陌生人面前總是一聲不吭,無論我們怎么鼓勵,就是不敢融入集體,表現(xiàn)被動,這種內向的孩子應該怎么引導?
——本報讀者鞏女士,女兒12歲
對癥下藥:
“玉琢手拉手”的大量案例顯示,“內向”很可能只是表面現(xiàn)象。首先要判斷,孩子在家與在外是否都表現(xiàn)“內向”?
若在家、在外完全是兩個人,一方面可能是缺乏相應的鍛煉機會,家長可多帶孩子到團隊中、同齡人多的場合鍛煉自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孩子心中有打不開的心結,家長必須在他們的成長經歷中找到原因,解開癥結。
此外,即便孩子性格真的相對內向,也并不意味著不能與人交流。多把孩子放到團隊中表現(xiàn),多給他良性的關注和鼓勵,他會改變自己。
“成長的煩惱”(3)
青春期太叛逆,家長說啥都不聽
家長聲音:
孩子上初中,最近老是“喊頭疼”,以此為理由拒絕上學和接觸生人,學會了抽煙、玩游戲,對我們提出的任何意見都反對和不屑一顧。
到醫(yī)院檢查,孩子并沒有發(fā)現(xiàn)器質性病變,被懷疑是心理問題軀體化的表現(xiàn)。咨詢師跟他交流后發(fā)現(xiàn),他的叛逆和頭痛是由升學壓力和跟父母溝通不良引起的。由于面臨中考,感到壓力很大,再加上溝通不足,開始對我們有了怨氣等負面情緒。
——心理咨詢者龐先生,兒子13歲
對癥下藥:
黃河三角洲心理服務中心首席咨詢師張志軍表示,“青春期逆反”是一個孩子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必然經歷的一段歷程,家長通常將其歸因為“逆反”,但其實背后一定有相應的教育原因。通常來說,缺乏溝通會使孩子的心理壓力、困惑無處釋放,而由于家長是最親近的人,孩子便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
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應首先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的情緒表現(xiàn)穩(wěn)定;此外,還應學會梳理孩子的成長歷程,開誠布公地與孩子“談心”,甚至也可坦白說出自己的困惑和擔心,通過第三方幫助解決問題。
“成長的煩惱”(4)
父母爭吵或離異,孩子受到影響
家長聲音:
我與前妻常年在外地工作,感情變得冷淡,兒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當著他的面發(fā)生爭執(zhí),前年我們選擇了離婚。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兒子因為我們的關系受到很大影響,在同齡人面前變得自卑、封閉。究竟該怎么打開他的“心結”?
——本報讀者李先生,兒子13歲
對癥下藥:
黃河三角洲心理服務中心的心理案例表明,孩子的封閉、自卑,并非與父母感情冷淡、離異有必然關系。
有些父母感情冷淡、離異時不能成熟處理,不能開誠布公地向孩子說透,就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封閉心理。因此,父母不要急于給自己或孩子貼標簽,當一段婚姻不合適時,放下也需要一種勇氣,只要積極面對,不失去自己處理生活問題的能力,在培育孩子上做到不失責,仍然能培養(yǎng)出樂觀向上的孩子。
不要把對過往配偶的看法或情緒強加或轉移在孩子身上,使孩子成為無辜的受害者;也不要因離異使自己和孩子封閉在小圈子中,多參與社會生活,讓孩子多看到另外的男性或女性角色,看到不同社會角色的豐富性,從他們身上學習塑造人格;單親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容易要強,應該注重教育孩子成人,而不是急于成才,健全的人格勝于成績和文憑。
“成長的煩惱”(5)
孩子“早戀”了,家長無所適從
家長聲音:
17歲的兒子上高中,有什么成長煩惱從來都跟我說,最近兒子提到,自己懵懵懂懂喜歡同班一個女孩,女孩似乎也很喜歡他,他問我該怎么處理?面對孩子的真誠,作為母親的我反而不知如何回答了,有很多道理想講給他聽,卻感到開不了口,我該反對還是支持?
——本報讀者王女士,兒子17歲
對癥下藥:
不要輕易將青春期的情感界定為“早戀”。青春期對異性的愛慕非常單純,沒有雜念,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F(xiàn)象。對于這種情況,家長首先不可粗暴“掐斷”,可以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孩子理解少男少女之間的人際關系,珍惜青春期的情感;同時,必須以溫和的方式為孩子劃定“界限”,使他明白什么是自己可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可做的,不能逾越道德和法律準則,作為一個學生,讓他意識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
對于基本的性知識或情感輔導,若家長感覺難以開口,可適當尋求學校心理專業(yè)老師或第三方家長的協(xié)助。(記者 李曉琳 見習記者 趙世龑)
責任編輯:王真真
更多新聞:
- 東營市兩家重大火災隱患單位集中整改2014-03-14 08:18:00
- 2月份東營CPI同比降0.1% 漲幅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2014-03-14 08:18:00
- “新消法 新權益 新責任” 東營市舉行315消費投訴宣傳2014-03-13 17:45:00
- 東營區(qū)喜獲2014首批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444萬元2014-03-13 17:34:00
- “東營市人民政府海域使用專用章”正式啟用2014-03-13 17:15:00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