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采收一線調查:如何不再霧里看“花”?

2015-10-04 07:31:00    作者:   來源:東營網(wǎng)  我要評論

關鍵詞: 棉花種植 棉花品種 深耕深松 理論密度 農機專業(yè)
[提要]秋陽高,寒暑平分,又到了棉花采收的季節(jié)。究其原因,連續(xù)三年的自然災害成為挫傷棉農植棉積極性的主因。自然災害影響大、成本高、勞動強度大、棉花價格低,于是一些棉農選擇放棄,但還是有很多像趙建蘭一樣的棉農選擇了堅持。

  秋陽高,寒暑平分,又到了棉花采收的季節(jié)。去年,包括我市在內的多個植棉區(qū)呈現(xiàn)出收成好、質量高但價格低的現(xiàn)象。9月21日至24日,記者分別到我市四個鄉(xiāng)鎮(zhèn)的棉花采收一線進行了采訪,發(fā)現(xiàn)今年棉花呈現(xiàn)出收成低、質量偏低、收購價低的現(xiàn)象,棉農積極性再次受挫。價格與產量波動大,棉農霧里看“花”,如何再出發(fā)?

  省棉花研究中心產業(yè)辦主任張曉潔(女)一行在機采棉示范點。

  采棉機一小時內能采15至20畝約3000公斤棉花。

  現(xiàn)狀:植棉面積穩(wěn)中趨降

  記者查閱市統(tǒng)計局信息發(fā)現(xiàn),1984年,我市植棉面積近89萬畝,至2003年,20年間植棉面積波動較大。2004年首次突破100萬畝,達到148.1萬畝;2012年首次突破200萬畝,達到209萬畝,創(chuàng)我市歷史最高水平。之后,2013年為192.14萬畝,下降8.1%;棉花總產量9.54萬噸,下降25.8%。2013年我市種植業(yè)內部結構發(fā)生急劇變化,糧食種植面積結束連續(xù)三年的下降趨勢轉為增長,棉花播種面積則結束了連續(xù)七年的增長趨勢轉為下降。按照播種面積計算的糧棉比例出現(xiàn)明顯的拐點。2014年,棉花種植面積大幅度縮水為136萬畝,比2013年減少104萬畝,是2013年的43.3%。

  究其原因,連續(xù)三年的自然災害成為挫傷棉農植棉積極性的主因。

  據(jù)我市紡織纖維檢驗所分析,2011年以來,國家為了保護棉農利益,提高植棉積極性,實行棉花國家臨時儲備政策,但是連續(xù)三年的自然災害的影響,給東營的棉農蒙上了陰影。2011年度棉花生長后期,連續(xù)20多天的陰雨;2012年度棉花生長中后期,連續(xù)十幾天的暴雨,造成了嚴重澇災,致使大部分地塊減產甚至絕產;2013年度生產前期,雨水大,致使棉花減產絕產的多,造成棉農收益低,導致2014年度棉花種植面積下降43%。

  與此同時,由于糧食價格的相應上漲,加上種麥生長期基本不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單產量高,國家又實行種糧補貼,糧棉比價出現(xiàn)了明顯差距,農民出現(xiàn)了種糧高于植棉的積極性。還有的大區(qū)域地塊種樹,甚至出現(xiàn)了荒地現(xiàn)象,棉花種植面積明顯下降。

  一線:人工采摘成本漸高

  棉農劉中華

  9月21日下午,利津縣明集鄉(xiāng)!敖衲隄车锰珔柡α,收不上來了!痹顒⒋宕迕駝⒅腥A在自家田地里對記者說!芭潘故呛芗皶r,就是有一陣子是連陰天,桃子還沒開花就爛了。當時棉花全都倒了,這都是一棵棵扶起來的!眲⒅腥A扒開棉株,底層的棉桃已經(jīng)開裂,但都是些棉瓣,并未吐絮。劉中華是當?shù)氐姆N棉大戶,家里種了一百多畝棉花?粗矍皽p產嚴重的棉花地,他不無惋惜地說:“去年棉花豐收,每畝地能收四五百斤,今年也就百十斤。”

  記者摘起一朵棉花,推開棉絮,明顯感覺到棉絮不夠柔軟、細密,這也意味著棉纖維的馬克隆值(纖維細度和成熟度的綜合指標)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凹由鲜懊藁ǖ娜斯べM,不大夠本!泵藁ㄍ滦鹾蟮囊恍瞧趦刃杓皶r采摘,否則會影響纖維質量。像劉中華這樣的種棉大戶,每年都要雇人拾棉花!笆暗每斓囊惶炷苁岸偎奈迨,一斤按8毛錢人工費算!边有的棉農雇工按天算,無論怎樣,人工費都是種棉大戶繞不過的大成本。

  該鄉(xiāng)孔家村村民孔凡平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種植棉花!叭ツ晔傲艘晃葑,今年不行啊,都讓水憋死了。”孔凡平算了算,種棉花他今年投入五萬元成本!百r本也得雇人,自己忙不過來。”他按照7毛錢每斤的雇價雇人,幾個拾棉人拾了四五天便去了別的地方。

  棉農李富起

  9月22日,東營區(qū)六戶鎮(zhèn)。在越來越多的六戶鎮(zhèn)群眾選擇種植葡萄的時候,神堂村棉農李富起依然堅持種棉花!叭ツ晔粘珊玫臅r候是三塊多一斤,加上每畝政府給了235元的棉價價格補貼和15元的良種補貼,情況還好些。今年哩,頭期旱棉花起不了棵;后期澇,棉桃爛地里了!睆漠收五百斤到二三百斤,李富起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落差。據(jù)他介紹,神堂村有7000畝耕地,去年棉花種植是5000畝,糧食作物2000畝,今年這個數(shù)字正好反了過來。

  棉農趙建蘭

  9月23日,墾利縣黃河口鎮(zhèn)。2013年20多萬畝,2014年12.34萬畝,2015年9.18萬畝,這是該鎮(zhèn)農業(yè)部門給出的鎮(zhèn)上近三年的棉花種植總面積數(shù)據(jù)。豐林村趙建蘭的賬算得很清楚:今年開秤價2塊2,按畝收300斤算,得660元;成本大概是每畝8毛一斤的雇工費240元,每畝地種子化肥錢200元,每畝300元的承包費,這就是740元。結果便是每畝地賠80元,她包了100畝地,賠8000元!懊髂赀是種棉花。”趙建蘭堅定地說。幼林村村民楊建華家的地在五七渠旁邊,旱能澆、澇能排,但今年還是“栽”到了連陰天上。害怕再出人工費的他不打算雇工,而是決定自家拾完30畝地棉花!皳(jù)我所知的,我們村種棉花的明年都不種了,我也打算明年換種高粱和玉米!睏罱ㄈA說。

  自然災害影響大、成本高、勞動強度大、棉花價格低,于是一些棉農選擇放棄,但還是有很多像趙建蘭一樣的棉農選擇了堅持。

  希望:機采棉低成本高效益

  9月24日,利津縣鹽窩鎮(zhèn)王家洼村。當天,山東省棉花研究中心產業(yè)辦主任張曉潔一行來到了我市最大的機采棉示范基地。春喜農機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王春儒帶領大家走進棉花地。在鹽窩、汀羅兩鎮(zhèn)的萬畝開發(fā)方上,9000畝的棉花等待豐收。

  “不錯,沒有爛桃!”張曉潔扒開棉株高興地說。這一成果讓記者也十分驚訝。連日來的觀察,處處看到的是因澇而導致的減產現(xiàn)象,令人惋惜不已。然而,機采棉竟可以不受澇漬災害的影響,驕傲地吐出潔白的棉絮!

  帶著同樣的興奮,記者咨詢了張曉潔主任。“現(xiàn)在看起來,這里的棉花達到了預想的目標!睆垥詽嵳f,機采棉的理論密度為5000到5500株/畝,這里是4500到5000株。在種植行距為76公分的前提下,棉花的采光與透氣性條件好。魯棉研36號是張曉潔在此試驗的棉花品種,如今棉桃已吐絮50%。王春儒認為除了行距的因素,深耕深松大大促進了雨水的下滲;而新品種坐桃集中、吐絮好,適合機采!拔蚁M院髮崿F(xiàn)托管模式,從播種到豐收統(tǒng)一為機采棉管理,托管方可收取一定的托管費,而農戶等著收獲、賺錢就好!

  “全程實現(xiàn)機械化這肯定是未來的趨勢。”市農業(yè)局農機推廣站站長姜學森告訴記者,今年我市再添兩臺采棉機,總量增至6臺,成為國內除新疆外擁有采棉機數(shù)量最多、機采播種面積最大、機收面積最多的地市。然而推廣機采棉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推廣的難度遠大于其他作物。“如在播種階段,傳統(tǒng)植棉行距是45公分左右,機采棉是76公分,但小型拖拉機按76公分播種騎不過這么寬的距離,而添置一臺中型拖拉機及配套機具至少要3萬元,在棉價低迷的情況下,老百姓更不舍得掏錢購置設備!彼治稣f,放棄植棉會令棉花產業(yè)萎縮,盡管有些地塊可以改種其他作物,但相當一部分鹽堿較重的土地不種植棉花可能因此會被棄置,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相對于糧食作物棉花機收難度較大,但姜學森肯定地說,機采棉總體上長勢會好于傳統(tǒng)棉,且能夠降低勞動成本和勞動強度、提高效益,對規(guī);N植棉花是十分有利的。

  毋庸置疑,要想不再霧里看“花”,一方面需要國家棉花產業(yè)方面的宏觀調控,另一方面,則需要產棉區(qū)自身的努力。減弱自然災害影響、提高植棉效益成為未來擺在棉花主產區(qū)面前的重要課題。

  向本網(wǎng)爆料,請撥打熱線電話:0546-8335000,或登錄東營大眾網(wǎng)官方微博(@東營大眾網(wǎng))、東營大眾網(wǎng)官方微信(微信號:dzw8335000)。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鮑梓欣

大眾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jīng)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