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勞動體驗 為人生鋪墊更多底色

2019-05-15 09:39:00 來源: 東營網(wǎng)-東營日報 作者: 扈美榮

  現(xiàn)在,很多孩子不做家務(wù)。他們白天忙著在學校上課,晚上回家忙著做作業(yè),周末和課余時間忙著上各類輔導班。要是有點空,還要忙著看幾眼手機。洗襪子、收拾書包、整理衣服床鋪等個人生活事務(wù),幾乎全由家長包了。

  有些孩子,他們學習文化課的同時,還上勞動教育課。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湖南民族職業(yè)學院附屬小學,勞動教育進入了學校課表。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和需求,學校開設(shè)了一系列勞動教育課程。這里每個孩子每天都有一份特殊的家庭作業(yè)——勞動作業(yè)。勞動作業(yè)分為三部分:完成個人自理勞動、分擔家務(wù)勞動和參與社會實踐及義工活動。

  小學開設(shè)勞動教育課,這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還是較少聽說。學校也好,家長也好,都把孩子的文化、藝術(shù)類學習看得非常重要,這類學習占據(jù)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認為,孩子文化課學好了,才能升入好點的學校,有好的人生前程。孩子學習鋼琴、舞蹈等藝術(shù)類課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藝術(shù)氣質(zhì)。

  家務(wù)勞動,在老師和家長眼里似乎沒那么重要了。孩子在父母眼里是寶貝,家長愿意照料孩子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事情。他們認為,家務(wù)勞動,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多少含金量,沒有必要讓孩子把過多時間浪費在這上面,F(xiàn)在,孩子還小,等孩子大了再參與家務(wù)勞動也不遲。家長有這樣的想法,孩子很少參與家務(wù)勞動。

  當然,孩子年齡小,生活還離不了父母的照顧。但是,父母應(yīng)該有這樣的意識:讓孩子從小就樹立生活自理、自立的意識,孩子在努力學習文化課的同時,也要學著照顧自己、照顧他人。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年紀還小,生活由父母照料還情有可原,那么孩子大些呢?是不是就應(yīng)該生活自理了?事實上,許多孩子的生活,在上小學的時候由父母照顧,等到上了初中、高中,很多父母又覺得孩子學習緊張,到了升學的關(guān)鍵時期,又自覺自愿地承擔起了照顧孩子生活的“重任”。

  要是在孩子上了大學、工作了以后,父母還是這樣的意識,還不放手讓孩子參與家務(wù)勞動,做到生活自理,這個孩子的生活能力就變得與年齡不相稱了。如果年齡上已經(jīng)是成年人,生活能力還很差,離不開父母的照顧,怎么能獨立地工作生活?

  在孩子小的時候起,就應(yīng)該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與家人分擔家務(wù)勞動。這對孩子的成長有益處。學做家務(wù),生活自理,參與社會實踐,做義工,能夠讓孩子養(yǎng)成自覺勞動的習慣,增強孩子的生活能力,學會照料自己和家人,理解父母勞動的辛苦,還能帶給孩子獨立、自信、自強的意識。這樣的意識和能力,會滲透進孩子的學習、生活,乃至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務(wù)勞動看似簡單,但是每個人的生活中都離不了。服務(wù)社會、服務(wù)他人,每個人都應(yīng)該具備這樣的意識和能力。小學開設(shè)勞動教育課,能夠讓孩子從小就把勞動滲入到生活中,把勞動當作一種自覺行為、一種必備的生活能力,能夠喚醒孩子的勞動意識、責任擔當意識,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通過自己的勞動對社會、對他人提供服務(wù)。有了這樣的意識、這樣的勞動能力,就為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鋪墊了更多的人生底色,孩子以后的路就走得更堅實一些。

  勞動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勞動教育,對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勞動能力有幫助,體現(xiàn)出一種教育導向,愿更多的家長和學校重視起來。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guān)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