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市取暖費緣何成為省內最高

2014-09-05 09:59:00    作者:張 鵬 郭繼偉   來源:大眾日報  我要評論

關鍵詞: 煤炭成本;供熱價格;供熱企業(yè);取暖費;2008年
[提要]8月29日,濰坊市物價局聯(lián)合供暖部門對今年供熱價格進行通報。按照山東省有關政策要求,濰坊市正在推行供熱熱源、管網、換熱站一體化,進一步理順供熱體制,整合優(yōu)化供熱資源,盡可能減少供熱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規(guī)模經營。

  有關部門解釋:供熱價格與成本倒掛、供熱體制不合理是主因

  8月29日,濰坊市物價局聯(lián)合供暖部門對今年供熱價格進行通報。

  今年的供熱價格政策與去年沒有變化,濰坊市中心城區(qū)供熱價格為25.6元/㎡(建筑面積)(低保戶21.6元/㎡),供暖期為120天,非居民用熱(蒸汽)實行政府指導價,供需雙方在中準價上下10%的浮動幅度內協(xié)商確定銷售價格。據(jù)介紹,該價格是根據(jù)濰坊市2008年發(fā)布文件制定,至今已維持了6年。

  根據(jù)山東省物價局提供數(shù)據(jù)顯示,濟南市居民供暖價格按套內建筑面積為26.7元/㎡,供暖期為120天,而青島市居民采暖價格按使用面積為30.40元/㎡,供暖期為141天。綜合比較,濰坊實際收取的供暖費全省最高。

  實際成本高于定價

  針對今年煤炭價格下跌但供暖價格不變的質疑,濰坊市物價局新聞發(fā)言人李樹新介紹說,按照2008年1至6月份的標煤(每千克熱值為7000千卡)即每噸728元的價格核算,終端定價成本為26.8元/㎡,而最終定價為25.6元,低于供熱成本,供熱價格低于定價成本和供熱企業(yè)合理利潤的部分,由財政予以補貼。

  物價部門提供數(shù)據(jù)顯示,2009年到2013年每噸標煤平均價格分別為:720元、860元、920元、875元、765元。今年目前的標煤進貨價格在700元左右,比2008年定價時依據(jù)的標煤價格降低了30元左右。“但以此價格作為基礎測算,供熱成本仍高于現(xiàn)行價格。”李樹新說。

  據(jù)介紹,供熱成本煤炭成本只占到50%,還包括折舊、水電、人員工資等。李樹新說,2013年與2008年相比,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112%,電價提高了約10%,水價提高了10.2%,這些非煤炭成本因素的上升,一定程度抵消了煤炭價格降低的影響。

  李樹新還說,城區(qū)熱力生產主要原料是煤炭,濰坊較省內其他地市運輸距離遠,運費高,導致成本增加!敖陙,由于供熱原料采購完全市場化,政府制定的供熱價格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市場變化,造成供熱成本與終端銷售價格倒掛,供熱企業(yè)經營出現(xiàn)政策性虧損!彼f,為彌補損失,市財政每年都給予供熱企業(yè)補貼。

  14家城區(qū)熱企高耗供暖

  由于歷史原因,濰坊城區(qū)供熱實行分片管理,現(xiàn)有14家供熱企業(yè),分布在濰城、奎文、高新、坊子、寒亭五區(qū),其中有末端熱用戶供熱企業(yè)10家。“供熱企業(yè)多,供熱面積小,不能形成規(guī)模效益,生產成本難以降低。”李樹新認為這是導致供熱價格較高的重要原因。

  目前,濰坊城區(qū)發(fā)展集中供熱上網面積3638萬平方米,實際供熱面積2890萬平方米,用戶35萬。在供熱方式上,蒸汽供熱管網損耗大,熱效率低,熱水供熱損耗小、供熱質量高。但目前蒸汽供熱占大多數(shù),熱水供熱約占1/3。

  “濰坊市正在加大‘汽改水’的力度,高新區(qū)已改造完成,奎文區(qū)等正在進行,下步還將想辦法加快老戶改造!睘H坊市燃氣供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戚玉璽介紹說。

  在濰坊,部分熱企熱源生產輸送、換熱站管理分屬不同的經營主體,中間環(huán)節(jié)管理費用增加,提高了供熱成本。戚玉璽表示,因為熱企都是民營企業(yè),無法通過行政強行整合,但同時供熱管網的改造也是整合的契機。

  按照山東省有關政策要求,濰坊市正在推行供熱熱源、管網、換熱站一體化,進一步理順供熱體制,整合優(yōu)化供熱資源,盡可能減少供熱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規(guī)模經營。目前,濰坊市正在推行供熱屬地化管理,明確市、區(qū)權責!艾F(xiàn)在城區(qū)供熱調整的意見已報市政府,如果一個區(qū)的熱企整合成一家,也很好!逼萦癍t說。

  從今年開始,濰坊市將執(zhí)行《山東省供熱條例》,供熱溫度由室內不低于16℃,改為不低于18℃。戚玉璽介紹,目前供熱計量改造已達400多萬平方米,為4萬余戶居民降低了供暖支出。

  向本網爆料,請撥打熱線電話:0546-8335000,或登錄東營大眾網官方微博(@東營大眾網)、東營大眾網官方微信(微信號:dzw8335000)。
初審編輯:蘇旬
責任編輯:鮑梓欣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