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入選第二屆山東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

2015-09-23 08:48:00    作者:李長蓮   來源:黃河口晚刊  我要評論

關鍵詞: 東營;綻放;轉企改制;歷史文化遺產;我市;文化體制改革
[提要]近日,山東省文化體制改革和發(fā)展工作領導小組公布第二屆山東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縣候選名單,東營市入選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在首屆評比中入選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的廣饒縣、墾利縣順利通過本次復查測評,成功蟬聯文化強省先進縣。

廣饒縣墾利縣蟬聯“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

  大眾網東營9月23日訊  近日,山東省文化體制改革和發(fā)展工作領導小組公布第二屆山東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縣候選名單,東營市入選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在首屆評比中入選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的廣饒縣、墾利縣順利通過本次復查測評,成功蟬聯文化強省先進縣。

  據了解,我省于2013年開展了文化強省先進市、縣(區(qū))考評工作。廣饒縣和墾利縣成功入圍文化強省先進縣名單。多年來,我市文化建設常抓不懈,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其中,所有鄉(xiāng)鎮(zhèn)(街道)都建成了綜合文化站,均可提供圖書閱覽、電子閱覽、科普教育等文化服務。此外,我市還穩(wěn)步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文化市場綜合執(zhí)法改革。以提高文化產業(yè)集中度和規(guī)模化、集約化水平為目標,我市組織實施了一批文化產業(yè)項目。

  截至2014年末,全市專業(yè)文藝團體4個,社會文藝團體203個,莊戶劇團140個,文化館(藝術館)6個,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8個,電影放映單位14家。廣播電臺6座,廣播發(fā)射臺和轉播臺7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臺8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50萬戶,文化事業(yè)與文化產業(yè)繁榮發(fā)展。

  今年6月份,我市正式啟動第二屆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縣創(chuàng)建考評活動。我市及參評縣區(qū)分別對照《第二屆山東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測評標準體系》、《第二屆山東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市、區(qū))測評標準體系》,進行責任分工,積極做好迎查工作。據悉,今年7月底,根據省文化體制改革和發(fā)展工作領導小組要求,考評組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隨機抽查、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專業(yè)機構調查、設立群眾聯系電話等形式,對我市及8個參評縣區(qū)進行了為期10天的考評。目前公示期已結束,下一步省里將在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上以省委省政府名義進行通報表彰。

  相關新聞

  我市啟動“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 東營歷史文化將全面“綻放”

   9月22日,記者從東營市文廣新局獲悉,按照省文化廳關于開展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日,市文廣新局制定印發(fā)了《在全市開展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實施方案》,確定在全市開展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著力推出一批在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歷史文化展室。

  歷史文化展示工程是全省文化系統(tǒng)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戰(zhàn)略部署,旨在統(tǒng)籌運用公共基礎設施,完善縣級博物館體系以及鄉(xiāng)鎮(zhèn)、村級歷史文化展示體系,為城鎮(zhèn)化進程中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打造重要平臺。

  我市將采取分步實施的方式有序推進,2015年10月底前,各縣區(qū)完成縣域歷史文化展示工程;2015年10月底前,全市40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完成歷史文化展示工程;每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選取5個基礎條件較好的行政村,于2015年11月底前完成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十三五期間完成其余行政村歷史文化展示,并力爭推出一批在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歷史文化展室。在建設過程中,將吸收歷史文化、文物考古、非物質文化遺產、黨史檔案、縣志鎮(zhèn)史村史等研究成果,通過歷史文化展示工程,深入挖掘本土歷史文化的獨特價值,打造各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展示品牌。

  記者獲悉,近年來,我市加強挖掘重點歷史文化資源工作,傳承歷史文脈。其中涉及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考古遺址等多個方面。僅以2015年為例,截至目前,已有14個項目入選我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并且新增十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藏品登錄數量達到16000多件(套)。代表東營民俗風情的短穗花鼓、黃河口落子、說鼓書、紅光祭海節(jié)等,代表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廣饒齊筆、墾利縣虎頭鞋等豐富多樣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工藝在展示當地民俗的過程中,也增加了文化內涵,擴大了知名度。

  向本網爆料,請撥打熱線電話:0546-8335000,或登錄東營大眾網官方微博(@東營大眾網)、東營大眾網官方微信(微信號:dzw8335000)。
初審編輯:蘇旬
責任編輯:趙靜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