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丨李光祥:用葦草編織的東營文化

2020-05-19 09:54:04 來源: 大眾報業(yè)·海報新聞 作者: 賈志遠

  編者按:魯迅曾說:“自古以來,中國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梁!备餍懈鳂I(yè),都有很多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從本期開始,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推出《面孔》專欄,讓記者帶大家一起聽聽不同行業(yè)代表人物的初心。

  黃河口濕地生長出的平平常常的蘆葦稈在他的手中搖身一變,竟變成一幅幅或樸拙或靈動的裝飾畫,一件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曾經做過廚師的他為了探索一種立足本地資源、宣揚本地特色的路子,他就是東營黃河口葦草編的非遺傳承人李光祥。

  李光祥從小生活在農村,那個時候村里生產隊有許多人都在做葦草編織的生活用品,特別喜歡手工的他經常跟著母親一起做蓑衣、葦笠之類的東西。1988年初中畢業(yè)的他先后到木器廠做過學徒,在小學當過代課老師,1991年來到了東營做廚師。他苦心鉆研,反復的練習,最終熟練地掌握了食品雕刻、面塑、唐藝等烹飪技術。“每次想起小時候的生活總能想到和母親一起做過的葦草編織品,可是會做這種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想想這手藝要是失傳了就太可惜了。”李光祥說。

  從2009年開始,李光祥便經;氐嚼霞易咴L村里的老手工藝人,去全國各地學習現在的草編工藝,還從網上查閱了許多資料,開始嘗試制作葦草編織品。2012年,李光祥成立了龍海民間工藝品有限公司,專門從事黃河三角洲地區(qū)傳統(tǒng)手工藝的發(fā)掘整理和研發(fā)創(chuàng)新工作,傳承黃河口葦草編的技藝。

  “在成立公司的初期,有一位聾啞人來到公司應聘,我感覺這種手藝完全可以教給殘疾人,讓他們有一技之長,我試著聯系了咱們東營特殊教育學校,沒想到特殊教育學校特別支持,還給我提供了制作的場所!崩罟庀檫開設了蘆葦畫、黃河口泥塑制作、面點制作培訓和簡單的食品制作,每年免費給殘疾人學生教學1500余課時,每年培訓殘疾人學生100余位。他還成立了“藝鐺家”非遺文化傳承推廣中心,是東營地區(qū)唯一從事傳統(tǒng)文化與殘疾人職業(yè)教育培訓結合的單位,為殘疾人從事力所能及的傳統(tǒng)手工藝、實現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咱們東營的葦草編織的不僅僅是一件件工藝品,更是編織的咱們東營的文化。需要咱們全社會的力量來保護和傳承”李廣祥說。早先的葦笠和蓑衣早已經被雨傘和雨衣代替,葦草編的手藝結合現在的生活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精美的東西,讓葦草編的技藝一直傳承下去。(記者 賈志遠)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鮑梓欣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