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豐麗莎
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教師,作為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依托,作為實現大學生價值引領的骨干力量,他們是離大學生最近的人,與學生一起分享快樂、幫學生排解煩惱;他們在思政教育的最前沿,幫助學生撥開迷霧、找準方向;他們是學生的人生導師,也是學生的知心朋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輔導員。
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李聰聰始終用心、用情、用力教育學生,服務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她“做個散發(fā)著光芒和自信的高校教師”的教育初心。
做好一名輔導員的關鍵,是與學生以心換心,竅門是“走心、交心”。
2015年,李聰聰從山東大學研究生畢業(yè),來到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油氣工程學院擔任輔導員。工作五年來,她始終與學生保持樸素而真摯的朋友關系,不忘做輔導員的初心,在自己熱愛的輔導員工作上深耕細作,累計輔導學生1600余名,并擔任學校生涯規(guī)劃輔導員團隊負責人,成立工作室2個,開設公眾號1個。
學生有問題時總是第一時間跟李聰聰溝通交流。
她用情懷與擔當、熱愛與奮斗,爭做新時代優(yōu)秀高校輔導員,授人經綸,啟人求真,先后獲得“山東省優(yōu)秀輔導員”“山東高校輔導員工作論壇論文一等獎”等省市級獎勵10余項,“學生工作先進個人”等校級獎勵20余項。
知學生之所想,搭建與學生溝通的心路橋梁
“我們離學生最近,必須為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崩盥斅斦f,輔導員是高!按笏颊备窬种兄匾囊画h(huán),擔當“育才造士,為國之本”職責。
在工作的五個年頭里,李聰聰總是一有空就去課堂和寢室里與學生談心交流。正是通過一次次與學生深入的溝通,讓李聰聰了解到只有真正走到學生中去,將學生看做自己的弟弟妹妹,朋輩般貼近他們,服務他們,做學生工作才會更有底氣。
“很多孩子,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一些彎路,當我們及時發(fā)現,并且加以引導,也許結果會大有不同。”李聰聰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她從事工作的第二年。在應屆畢業(yè)生的最后一場考試中,李聰聰發(fā)現一位學生遲遲不來考試,她心急如焚——如果錯過這場考試,他就沒辦法畢業(yè)了。于是李聰聰趕忙嘗試用電話、短信和各種網絡通訊聯系他,終于在一個凌晨收到了這位學生一條長長的回信,他說:“老師,我崩潰了!我網賭欠下了很大一筆錢,父親得了重病也需要錢,我沒有辦法就網絡借款,加上之前賭博,欠了10多萬的債,F在我的電話每天都被打爆了,我藏在了一個地方,您別找我,我不能去參加考試了!笨吹綄W生此時處于困境,李聰聰并沒有急著去批評教育他,而是急忙聯系到他所“藏”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欠錢了,又沒畢業(yè),你會帶來雙重損失;如果你欠錢了,但是你畢業(yè)找到了工作,那么現在的錯誤很快就能彌補,而在關鍵時候逃避,會讓你覆水難收。”一陣苦口婆心的勸導,這位學生終于跟她回了學校,后期通過班干部和其他學生的補習,最終成功通過考試,拿到了畢業(yè)證。這位學生離校時主動找到了李聰聰,為她深深鞠了一躬:“老師,每年的教師節(jié)我都會來看您的,您就是我的姐姐!
除了用心關愛學生,在學生需要的時候,能夠有能力去解決學生的問題,李聰聰還十分注重價值引領,積極開創(chuàng)思政教育新模式,強調學生自我教育,開展“主題微黨課”“最美黨課主講人”系列活動,學生黨員主講23場,形成朋輩效應;加強紅色教育,每年開展10余次東營地區(qū)紅色文化學習活動,選拔優(yōu)秀學生黨員赴臨沂、威海、南京等地學習;充分開展網絡思政,疫情期間,發(fā)起“‘勝’援抗疫,‘油’我開講”系列視頻教育;作為東營市意識形態(tài)工作培訓資庫人員、“中國夢 新時代 花小康”百姓宣講員,主動深入社區(qū)、紅色文化基地歷史文化進行宣講……
應學生之所需,成為那個“被需要”的輔導員
“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是李聰聰對自己、對學生默默許下的承諾,也是她的教育初心所在。
“老師,我想競選學習委員,因為我能堅持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背單詞!钡浆F在,李聰聰耳邊時常回想起這位男孩堅定的聲音。剛參加工作不久,在班級內選舉學習委員時,李聰聰深入了解到每一位競選學生的情況,最終破格錄用了一位來自貧苦農村單親家庭,底子差、不善言辭又沒有班委經驗的學生。許多老師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李聰聰卻說:“判斷一個人優(yōu)秀與否,并不取決于他到達巔峰的高度,而是取決于反彈的力度。他雖然條件不好,也沒有經驗,但是他勤奮好學、吃苦耐勞,既然他向我許下了承諾,我想讓他試一試!痹诶盥斅數墓膭詈蛶头鱿拢@名學生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更加努力學習,多次獲得一等獎學金、優(yōu)秀學生干部,大三更是榮升為學院學習部部長,獲得國家獎學金!翱,我們現在也時常通過微信聯系,就像姐弟倆一樣。他現在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我這條路可是鋪對了!”李聰聰一邊說,一邊露出幸福的笑容。
澆花澆根,育人育新。六年來,李聰聰親手帶過1638名學生。每帶一級學生,她都會用最快的時間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家庭背景等情況,在網絡思政教育、文化育人、志愿服務、貧困學生幫扶、校企合作助力地方經濟發(fā)展等方面深入研究;注重職業(yè)化發(fā)展,以第一作者公開發(fā)表論文8篇,主持校級課題2項,參與省級項目2項,并擔任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輔導員團隊負責人,成立了貧困大學生幫扶教育工作室,開設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公眾號。其中,貧困大學生教育模式等經驗被學校廣泛推廣。
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面臨“成長的煩惱”時、遇到就業(yè)瓶頸時,李聰聰總是與學生平等交流,帶領團隊為這些學生的問題“量身定制”、解疑釋惑。也正是因為這樣,學生與她建立了信任與尊重,當學生有困難、有焦慮、有壓力、感到無助時,總是會第一時間想到她,向她傾訴。
慮學生之所急,潤物無聲讓教育的力量得到傳承
幾年來,讓李聰聰與學生之間彼此感動的例子有很多,但是其中一個學生讓她印象深刻,讓她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2017年,我遇到了一個學生。不上課、不出席任何集體活動、不喜歡跟別人交流、不交學費,很是奇怪。我想跟他溝通溝通,但是他電話不接、消息不回,我就去他們宿舍找他。叫他起床,他不理;跟他說話,他裝睡;訓他也好,表揚他也好,關心他也好,他都置之不理。我那時候正好懷孕3個月左右,夏天的宿舍里有些悶熱,我每次走進樓道都會有強烈的妊娠反應,有一次,我坐了很久,在他的宿舍吐了,委屈與難受后哭了起來。他終于起來給我倒了一杯水,開始跟我說話!崩盥斅敾貞浀。原來,這位學生的父親患小兒麻痹癥,母親又有精神疾病,家庭貧困,平時生活費十分有限。最近又因為沒有錢給女朋友買禮物而分手了,心情十分沮喪。他當時說了一句話,令李聰聰印象深刻:“可能貧窮的人不配有愛情,也不配有未來。”在生活和愛情的打擊下,他想要退學去賺錢。
李聰聰聽后以借的名義資助了他6800元錢,并為他積極協調實習公司,幫他渡過了難關。去年,這位學生畢了業(yè),自己創(chuàng)建了一個輔導班,憑借自身努力經營,已經賺了幾十萬元!坝幸惶煳彝蝗唤拥搅怂碾娫挘f要還錢給我,還多給了我5萬元,要專門設立一個基金,讓交不起學費的學生們來借款!
在李聰聰看來,教育傳播的可能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大愛的延續(xù)。
于她,輔導員工作并不是一種負擔,而是躍躍欲試的挑戰(zhàn)——成立“經典閱讀”個人工作室,疫情期間開展線上共讀活動,開辟特殊時期思政陣地;指導“小水滴”愛心志愿服務團隊,2018至2020年,組織志愿活動150余次,社會實踐10余次,累計服務工時2500余小時;推動學院與石油化工企業(yè)校企合作,參與成立10余個校企合作班,并擔任3個合作班班主任,形成在校理論學習—企業(yè)實習實踐——畢業(yè)頂崗工作合作模式,為大學生就業(yè)和地方人才儲備計劃作出自己的貢獻……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作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李聰聰始終牢記教書育人的天職,不斷提升專業(yè)能力,傳道授業(yè),無悔付出;在學術道路上篤定前行,追求卓越;在關愛學生上,春風化雨,啟人求真,用的柔情溫暖著一屆屆學子,用情懷與擔當譜寫“每顆種子都不應該放棄”的思政教育之歌。
做好一名輔導員的關鍵,是與學生以心換心,竅門是“走心、交心”。 [詳細]
12月6日下午,東營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必昌到市屬國有企業(yè)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要扛牢使命擔當、做大做強做優(yōu),努力在服務高質量發(fā)展中發(fā)揮國有企業(yè)更大作用。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