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東營·最美東營人|王曦偉:為新時代青少年培筑精神高地

2020-11-17 10:41:05 來源: 東營網(wǎng)-東營日報 作者: 李靜

  三四月里,王曦偉總能迎來“高光時刻”。

  18年前的2002年3月,他到勝利一中參加政治教師招考試講,首次試講后就簽訂了入職協(xié)議;2019年3月,他先是應邀參加第十七屆中國卓越校長峰會暨全國著名高中九大學科備考研討會并做主題講學,3月29日參加東營市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調(diào)研座談會并作典型發(fā)言;當年4月,他又作為東營市唯一的教師代表參加了山東省加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座談會,不僅現(xiàn)場聆聽了省委書記劉家義關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講話,還作了即席交流發(fā)言。

/

  菁菁校園是王曦偉與學生們探討交流的場地。

  其實,這些“高光時刻”的出現(xiàn)并非偶然,而是他多年“學精于專、業(yè)攻于勤”的厚積薄發(fā)。

  作為東營市高中思想政治課分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王曦偉已從教18年,他不僅是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專家、山東省《時政教育》雜志特約撰稿人、山東省遠程研修市級工作坊主持人、東營市教學教研評選工作專家,東營市教學能手、學!白钭屓罕姖M意的黨員”、優(yōu)秀教師,還同時擔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多本教學用書的主編,主持或參與了多項省、市級研究課題,在省部級期刊發(fā)表論文4篇,市級以上教研部門獲獎論文5篇,榮獲過國家級教具課件制作一等獎、山東省高中政治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等獎項。

  堅定的政治立場、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高超的教學能力,再加上敏銳的新聞嗅覺,這一系列特質(zhì)共同構建起他專業(yè)又有魅力的思政課教師形象,讓學生們在聆聽中洗禮,在感召中前行。

  與時俱進:“小課堂+大社會”融合現(xiàn)實溫度

  校園是一方詩意的圣地,生長著渴望鏈接生活的觸角;學生是一棵棵蓄力向上的樹苗,等待將理論種植進現(xiàn)實的土壤;教師則是將知識與生活有機融合的智慧端口,一端連接教學,一端關注生活。

  “對于思政課教學來說,必須要將嚴謹?shù)睦碚撋钌畹卦胴S沃的現(xiàn)實,才能在學生們心中扎下根、結出果!睆氖滤颊n教學18年的王曦偉,話語里透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悟與高度。他說,思政課與其他科目的內(nèi)容相比,更新迭代的要求更高,但教材上的知識遠遠比不上現(xiàn)實的脈動,這就要求思政課老師要牢牢把握住時代發(fā)展的脈搏、事件發(fā)展的時速,所以,在他帶領的思政課課堂上,體驗式教學是深受學生們歡迎,也是有著積極例證的成熟教法。

  今年上半年,一場疫情讓學生們熟悉的傳統(tǒng)課堂轉(zhuǎn)到網(wǎng)絡上,王曦偉除了線上授課,還及時向?qū)W生們傳遞各行各業(yè)在疫情防控中的正能量,同學們深受感染,同時也懂得各司其職,“我們居家學習、生活,就是盡一己之力為社會作貢獻!蓖瑢W們清醒又及時地把一個人的努力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同時,王曦偉還讓同學們關注每天的疫情數(shù)據(jù)變化,同時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疫情數(shù)據(jù)作對比,從而引發(fā)各自的思考!耙粋個活生生的事例,每一天變化的數(shù)據(jù),都能在同學們心中產(chǎn)生鮮活的生活體驗和心靈震顫!蓖蹶貍フf,以此為契機,學生們學會與別人相處、探事物微毫、對自然認知,從而形成為人和善、辨析真理、敬畏自然的人生價值。

  王曦偉積極開辟思政課“第二課堂”,本地的法院模擬法庭、革命烈士紀念館、中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等場所都成為他和學生們的“第二課堂”,他還把“第二課堂”拓展到外地,青島雙星集團、青島啤酒集團、海爾集團等知名企業(yè)都留下了他們探究的身影,他們不僅接觸到企業(yè)經(jīng)營的相關知識,對“生產(chǎn)線”“產(chǎn)品”等概念性東西有了直觀的認知后,再回到課堂學習相關章節(jié),就有一種“水到渠成”的自然。

  “思政課不是冷冰冰的理論灌輸,而是與鮮活生命面對面的對話,傳遞的不僅僅有知識,更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這是王曦偉從教多年的實踐真知。

  創(chuàng)造性探索:“三段九環(huán)”教學法拓展學生思維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每一個時段都需要被關注。

  就像韓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慨嘆,好老師不僅知道如何授業(yè),還要充分了解學情,從科學的角度挖掘?qū)W生潛質(zhì)、助力學業(yè)提升。在思政課教學中,王曦偉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出“三段九環(huán)”教學法,引導學生把學習與思考的觸角無限延伸,讓思考無處不在,讓體驗隨時發(fā)生。

  隨著教研的深入,王曦偉覺出思政課的學習并不能僅限于課堂上,課前的預習、課后的鞏固能有效地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起來,更有利于課堂知識的延伸拓展,于是,他逐步探索出了“三段九環(huán)”思想政治課教學法。

  具體地說,“三段九環(huán)”教學法中的“三段”,就是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學習時段,其中課前是對即將學習知識的閱讀,由老師精選相關素材,讓同學們在自學、討論中感知;授課過程中,在教師的帶領下,在事例的引領下完成理論的傳輸;課后的作業(yè)則不是照著課本上的習題來做,而是從具體的事件入手,選取能夠激發(fā)學生深入思索的話題,將具有思維拓展性的題目完成,從而完成意識與價值觀的準確植入。所謂“九環(huán)”,就是課堂上的40分鐘,被分解出九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步驟:預習檢查、設疑、生生之間質(zhì)疑和對答、老師精講、學生質(zhì)疑老師、師生共同梳理、達成共識、題目訓練、反饋總結,九個步驟讓學生們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步步梳理中達到深入學習的狀態(tài)。

  “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基。”這是王曦偉在日常教學中秉持的理念,而“三段九環(huán)”教學法則是讓理念落地的有效載體,在理念與實踐的共同推進下,他的思政課既有情懷又有趣味,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就像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召開之后,他留給學生們的課后作業(yè)是“你想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說什么?”每一位同學都依照自己的思考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但這些答案,凝結著每一位同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有情感、有內(nèi)容、有意義的思維體驗。

  堅守信仰: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親師信道

  “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蓖蹶貍フJ為,學生是檢驗教師授課水準的重要指標。他一直這樣說,也用屬于自己的方式完成對學生思想與行動的引領。

  王曦偉有著敏銳的新聞意識,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召開,9月9日,“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二十字抗疫精神就張貼到了教學樓走廊的移動黑板上,讓每一位學生的心跳與國家的脈搏同頻共振。也正是因為他能夠讓學生隨時置身于社會與國家前行的軌道之上,給予引領與鼓勵,給予尊重與信任,他的思政課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喜愛。

  敏行善思,親師信道,這是身為東營市高中思想政治課分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王曦偉向全校思政課教師倡導的行思準則。他清醒地知道,思政課教研的路上,他和他的團隊與全體學生,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他們同心向?qū)W,同行共思。

  在東營市勝利一中,每周日晚上的9:30—10:00,各班教室會播出由學!斑_聞天下”編輯部精心編輯的時政類新聞節(jié)目“達聞天下”。周日晚首播后,還會在各個時段的食堂大屏幕上循環(huán)播出,他們用這樣的方式,把集體智慧隨時向?qū)W生傳遞,他們以一己之力引導學生敢于直面社會的關切,在多樣的信息渠道中助力學生科學思辨,還會結合現(xiàn)實的變化對熱點進行長期的關注。

  作為長期從事思政課一線教學的王曦偉對如何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說,逐漸形成小學、中學、大學思政課螺旋式、一體化教學體系,凝聚歷史、語文等多門學科教師,實現(xiàn)多學科同向發(fā)力、多途徑統(tǒng)一理念的“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將會讓學生們產(chǎn)生強烈的認同感。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zhì),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yǎng)。

  在思政課教學中,王曦偉不斷地反思、總結,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參加過不少課題研究,在教與研中促進上升,他主講的優(yōu)質(zhì)課獲得過市級、省級一等獎,論文有4篇發(fā)表在省部級期刊上,主持或參與了2部省、市級課題研究,多次被評為高考“功勛教師”“功勛班主任”。

  堅守思政課陣地,為新時代青少年培筑精神高地,王曦偉依然潛心躬耕。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豐麗莎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